由于每年加剧的酷暑,食物中毒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最近国会担忧今年中秋节是最危险的时期。民主党议员苏炳勋从食品药品安全局获得的《食物中毒发生情况》显示,2020年为164起,2021年为245起,2022年为311起,2023年为359起,四年间增加了2.2倍。
根据食源性中毒发生原因菌别分析,近4年来食源性中毒案例中原因不明的病毒占比最高,为33.3%(359例),诺如病毒占18.3%(197例),沙门氏菌占13.4%(145例),致病性大肠杆菌占11.9%(128例),弯曲菌属济州尼占7.0%(75例)。
苏医生表示:“中秋节假期期间,食物中毒形势严峻。”他还指出:“为迎接中秋节假期,公众应严格遵守预防措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应加强现场检查等预防措施,积极阻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随着医疗空白的担忧增加,假日期间如果感染食物中毒,可能无法获得急诊等适当的治疗,也发出了警告。前医生、改革新党议员李柱英在9日的一次广播中表示:“现在基础设施已经全部崩溃了”,并提醒周围的人“不要吃鱼片等”。该议员对《韩国经济》表示:“如果长时间放置鱼片,会有危险。”
根据首尔阿桑医院感染内科教授郑支援的帮助,食物中毒是通过摄入食物感染消化系统,表现为急性或慢性的腹泻和腹痛等症状的疾病。症状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和皮疹等。
根据原因分类,可以分为由细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由食品中的微生物产生的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由动植物性毒素引起的天然毒性食物中毒,以及由化学物质引起的化学性食物中毒。
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细菌有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弧菌等。在炎热和梅雨季节,这些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风险较高。
郑教授表示:“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在于合理管理食物的选择、烹饪和储存过程。细菌主要在0至60摄氏度范围内繁殖。储存应在4度以下,加热应在60度以上。”他还建议:“但葡萄球菌、芽孢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的毒素即使加热也能繁殖。因此,最好不要长时间储存食物,尽快食用已烹饪的食物。”
郑教授还强调:“彻底的个人卫生也很重要。外出或上完厕所后,必须洗手。”同时
易变质或易腐坏的食物在烹饪后应在一小时内冷藏保存
△不要将熟食和未熟食混合 △每天更换抹布并煮沸后使用
剩余的重新加热过的食物请丢弃
△刀板强调彻底清洗和晾干等预防措施。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在节假日前夕公布了预防食物中毒的“正确购物”技巧。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介绍,准备节日食物的食材购物应尽量在1小时内完成,为预防食物中毒,应使用冰箱或冷冻食品、肉类、海鲜等用冰盒冷藏运输,并在烹饪前保持冷藏状态。
另外,购买不需要冷藏的食品如面粉和食用油等食材优先,然后购买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以及需要冷藏或冷冻的加工食品如火腿、鱼糕、丸子等,最后购买肉类和水产品,保持新鲜度非常重要。
在网上购买节日料理时,建议选择保持冷藏或冷冻温度配送的产品,食用时必须彻底加热。此外,根据气象预报,预计中秋节前热浪将持续,节日食品应尽快食用,存放时应冷藏而非常温,以预防食物中毒。
洪敏成 韩经.com记者 mshong@hankyung.com
.........
在愉快的节日里,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用美味的节日食物。
由于酷暑,连美味的食物都不能尽情享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