정보 감사합니다 수시로 수분보충 잘 해야 겠어요
低血壓·休克甚至有危險……每天應喝1.5至2升水
天氣持續超過30度。此時身體會大量出汗。暴露在炎熱的陽光下或運動時,不僅會出汗,還會因呼吸加快或皮膚蒸發而導致水分流失增加。
根據疾病管理署的資料顯示,人體約由60%至70%的水分組成。水分在人體的血液、心臟、肝臟、肌肉、細胞等全身的構成與功能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醫學上普遍認為,成年人每天應攝取約等於體重(公斤)×30(毫升)的水分,也就是每天約1.5至2公升的水,這是專家的共同觀點。
由於水分不足而引起的症狀稱為脫水。症狀包括口渴、尿量減少、疲勞、皮膚和黏膜乾燥、肌肉無力、肌肉抽搐、頭痛、頭暈、血壓下降、昏迷、休克等,根據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根據學術界的說法,體內水分比平時少1∼2%即會感到口渴,即使身體功能正常,這也是身體水分逐漸不足的信號。輕度脫水時,體重約減少3∼5%,尿量維持不變,但皮膚會變得緊繃。當體重減少6~9%進入中度脫水時,皮膚和黏膜變得乾燥,尿量減少,血壓下降,心跳加快。重度脫水則是體重減少超過10%,導致低血壓和休克狀態,幾乎不排尿,意識降低,形成緊急情況。
清涼飲料「NO」……綠茶、咖啡等含咖啡因飲料也要適量
因此,必須充分攝取水分,在夏季更要注意補充水分。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人每日飲水量至少為8杯(每杯200毫升)。排尿的水分約為1.5升左右,除了排尿之外,通過汗水和呼吸等方式排出的水分也約為1升左右。考慮到通過食物攝取的水分通常為1至1.2升,除了用餐外,基本上還需要補充超過1.5升的水分。
為了應對運動或熱相關疾病而增加的水分流失,需要更多的水分。然而,為了補充水分而大量飲用含有糖、咖啡因、鈉等添加物的替代飲料並不理想。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如咖啡或綠茶具有較強的利尿作用,過量飲用反而可能導致水分流失。碳酸飲料由於含有過多的糖分(如糖等),熱量較高,且可能使口渴感加劇,因此需特別注意。在用餐時喝湯來補充水分,也可能因大量攝取鹽分或脂肪而產生反效果,因此應避免。
一旦進入慢性脫水狀態,就會無法正確感受到口渴。因此,即使不覺得口渴,也養成定期喝水的習慣是最好的。經常少量飲水是防止水分不足和預防脫水的基本守則。
一次喝太多水對心臟和腎臟有不良影響……應該時常少量飲用
水分種類很重要。涼爽的冷水吸收快,對調節體溫也有幫助。當感覺口渴或脫水症狀時,比起白開水,加入少許鹽的水或運動飲料更有助於緩解症狀。
當口渴時,急飲大量的水容易對心臟或腎臟(腎臟)造成負擔。這種過度的水分攝取會稀釋血液中的鈉,並使體液(電解質)變稀,可能導致身體功能下降。多喝水會增加排尿次數,因此有腎臟疾病(腎病)的人應該與醫生討論適當的水分攝取量和方法。
喝水後至少需要20分鐘才能完全被身體吸收。感到口渴時喝的水雖然有涼爽的感覺,但並不能立即調節血液或體液的濃度。
在戶外活動或運動中,即使不覺得口渴,也建議每隔約20分鐘喝150至200毫升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