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疲勞、月經、紫外線……水泡的原因是什麼?
水泡形成的原因是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疾病。根據疾病管理廳的資料,單純皰疹是一種反覆在皮膚上引起水泡的疾病,也被稱為疱疹(herpes)。由單純皰疹病毒(HSV)引起。通常,嘴唇部位由HSV 1型感染,生殖器部位則由HSV 2型感染。單純皰疹的水泡可能由壓力、疲勞、月經、強烈的紫外線、傷口、激光治療、美容治療等多種因素引起,並可能反覆發作。
經驗者預感「水泡快要出來了」...症狀是什麼?
單純皰疹會在同一個地方反覆出現小水泡,主要多在下唇。也可能在生殖器部位出現水泡。症狀會依階段出現。在唇部水泡出現之前,可能會感到癢、刺痛或灼熱。經驗者會預感到「水泡快要出來了」。接著,皮膚會變紅,並出現密集的水泡。水泡破裂後會形成潰瘍。之後會結痂,通常經過7到10天,痂會脫落,症狀改善。
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傳染……潛伏著,疲勞時會復發
單純疱疹平均每年會復發一次,但個體差異很大。感染途徑主要是皮膚接觸或分泌物接觸。病毒穿透皮膚和黏膜,沿著皮膚神經傳播,並上升到靠近脊髓的神經節,進入潛伏狀態。當感到疲倦或受到紫外線照射時,潛伏的病毒再次活化,導致皮膚出現水泡。在水泡形成之前,病毒沿著神經傳播到皮膚,刺激神經,因而出現皮膚癢、刺痛或灼熱的“前兆症狀”。
如果水泡出現在嘴唇或生殖器上……在性行為中可能傳染
單純皰疹具有較高的傳染風險。根據疾病管理署的資料,當水泡出現在嘴唇或生殖器時,在性行為中可能傳染給對方。因此,水泡存在時以及消退後的1到2天內,避免進行性行為是較安全的做法。孕婦在分娩時若有水泡,可能會傳染給嬰兒。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採用剖腹產而非自然分娩。然而,在懷孕期間,即使有水泡,也不必過於擔心。
當出現癢或刺痛的「預兆症狀」時……服用「這種藥」可以預防水泡
在皮膚出現水泡之前,會出現癢或刺痛的症狀。此時服用抗病毒藥物兩天,可以預防水泡的形成。經常復發的人,建議與皮膚科專科醫生諮詢,提前取得處方藥。市面上有每日服用三次或一次的單純皰疹治療用抗病毒藥物。然而,並非所有單純皰疹都能用藥物治療。保持水泡清潔並妥善保持乾燥,有時可以在一到兩週內自然痊癒。
水泡,該如何預防?……避免皮膚直接接觸或分泌物
病毒的傳播主要通過皮膚與皮膚的直接接觸或分泌物接觸而發生。勤洗手並避免接觸感染部位或分泌物,可以預防傳播。生殖器疱疹可以通過使用避孕套來降低感染風險。目前尚無能預防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的疫苗,也無法阻止其復發。在COVID-19疫情期間,注意個人衛生如勤洗手,並避免危險因素是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