아하~ 그렇군요 우울증 예방에 좋은 음식 숙지하며 이쁘게 차려서 즐겁게 먹어야 겠네요~ㅎㅎ 유익한 정보 감사해요 오늘도 존하루 되세요~^^
其中一個反映心理健康的客觀指標是飲食習慣。精神科醫生會一定會問患者“您的食慾如何?”當人感到憂鬱時,會失去想吃東西的慾望。嚴重時,體重會減輕。體重減少超過5%被認為是有意義的憂鬱症狀之一。當陷入憂鬱時,意志和興趣會消失,因此認為食慾也會減少是理所當然的,但反面情況也很常見。
有些患者會出現食慾增加和暴飲暴食的情況。由於負面情緒而感到痛苦,反而比平時吃得更多,周圍的人會懷疑“真的有抑鬱症嗎?”。非典型抑鬱症佔主要抑鬱障礙的15-30%,其特徵恰恰是食量增加和睡眠時間增加。如果身體健康沒有特別問題,但出現了食慾變化,就有必要懷疑是否為抑鬱症。
當問及憂鬱症患者的飲食習慣時,常聽到他們回答:「我用外送食物度過了餐點,結果變胖了!」相反地,當擺脫憂鬱症時,他們會少點外送食物,開始自己動手做飯。即使不是什麼高級料理,也會用幾道簡單的配菜來做家常菜。然後,當憂鬱症惡化時,他們又會不自覺地開始更頻繁地點外送食物。在沒有心情做配菜或煮湯的狀態下,手機應用程式輕鬆地將食物擺在眼前,讓他們更容易點外送食物。由於難以透過活動來獲得快樂,他們也試圖透過刺激性食物來尋找快感。
觀察自己正在吃什麼,健康地攝取營養也是治療憂鬱症的重要因素。全穀類、水果、蔬菜、堅果、豆類、瘦肉、海鮮有幫助,但碳水化合物和加工食品則會產生不良影響。Omega-3、鋅、鎂、鐵、維生素B、D等營養素對預防和治療憂鬱症也很有效。
在澳洲伊迪絲·科恩大學(Edith Cowan University)對25歲以上的澳洲成人進行調查,研究良好的飲食是否能減少壓力。結果顯示,攝取大量水果和蔬菜的人,其壓力指數比未攝取者低約10%。這是因為蔬菜和水果中所含的維生素C、E、K、B族以及類胡蘿蔔素、酚類化合物等生物活性營養素,有助於降低壓力。
色氨酸是血清素的前體物質。由色氨酸產生調節心情的神經傳導物質之一的血清素。豐富地存在於肉類、魚類、豆類和乳製品中,也大量存在於堅果和香蕉中。規律進食並均衡攝取營養素沒有問題,但如果跳過餐點或偏食,色氨酸就會不足,可能引發憂鬱症。
在用餐時間就把手機關掉吧。也不要看YouTube影片。即使是外送的食物,也盡量用盤子整齊擺盤來享用。雖然是點的外賣,但既然如此,還是要漂亮地擺盤吃,這樣才能更專注於用餐的體驗。
============
用餐時間的專注
即使一個人吃飯
請用漂亮的碗盛好來品嚐看看
味道也變得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