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藝人坦白患有恐慌症後,前往醫院的人數持續增加,比17年前增加了9.4倍
減少對精神疾病診斷的偏見,呼籲社會關注……獲得勇氣的患者前往醫院接受治療

[赫爾德經濟=金泰烈 健康醫學資深記者] 以前,即使患有精神疾病,也因為在意周圍的目光或對精神健康醫學的偏見或排斥,很多人甚至不願意就醫,但最近,較多的人開始為了治療精神疾病而就醫。最近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這一變化很大程度上受到一些明星公開接受精神健康醫學治療事件的推動。
蔚山醫科大學首爾阿山醫院精神健康科申鏞旭與預防醫學科曹敏祐教授團隊分析了自2004年起長達17年的恐慌症診斷率,結果顯示自2010年知名藝人公開患有恐慌症的事實後,月平均新診斷率增加了約9.4倍。
名人坦承接受精神健康科治療,促使社會對精神疾病的關注,並緩解偏見,這被解讀為幫助患有類似疾病的患者獲得勇氣前往醫院接受診斷。此次研究結果最近刊登於美國國際學術期刊《JAMA Network Open》。
恐慌障礙是一種以突如其來、沒有特定原因的極端焦慮症狀——恐慌發作為主要特徵的疾病。其特點包括對突然死亡的恐懼、呼吸急促或窒息感、出汗或手腳顫抖等恐慌發作症狀在短時間內反覆出現。
如果診斷或治療延遲,可能會伴隨憂鬱症或廣場恐懼症等疾病發生,導致狀況惡化,因此有症狀時,尋求精神健康科專科醫師的診斷並接受適當的治療非常重要。
研究團隊基於韓國全國人口的全民健康保險公團數據,分析了自2004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間,每十萬人口中新診斷出恐慌症的比率,即新診斷率。為了分析明星公開患有恐慌症的事實對公眾的影響力,研究團隊選擇了以2010年12月為基準點,當時一位在多部電影和電視劇中擔任主角、擁有大量人氣的知名演員通過訪談公開了自己患有恐慌症的事實。隨後,2011年10月和2012年1月,知名歌手和喜劇演員也相繼公開了自己患有恐慌症的事實,進一步激起了人們對恐慌症的關注。
結果顯示,在知名藝人公開坦承患有恐慌症之前(2004年1月至2010年11月),每十萬人中新診斷恐慌症的平均率約為5.4人,而在公開後的2010年12月,這一數字升至每十萬人6.5人。此後,每十萬人中的每月新診斷恐慌症的平均率在2011年1月至2月迅速增加至8.4人,3月達到18.0人,4月更是激增至26.0人。
年份之間的差異也變得顯著。從2004年到2010年,焦慮症的新診斷率平均每十萬人約為65人,而在藝人公開患病事實之後,焦慮症的平均新診斷率持續上升,到2021年達到每十萬人610人。與17年前相比,這一數字增加了約9.4倍。

新용旭首爾阿山醫院精神健康科教授表示:「勇敢的藝人們公開對精神疾病的坦率且真誠的抗病經歷,使得那些長期受到焦慮和恐慌症狀困擾、但因為不了解或害怕社會歧視而不去就醫的人,終於鼓起勇氣尋求幫助了。」他還說:「然而,這樣恐慌症患者數量的急劇增加,也可能是因為具有各種症狀的人們只接受了較為人所知的精神疾病——恐慌症的治療。儘管社會對精神疾病的偏見仍然存在,但包括恐慌症在內的許多精神疾病,如果能得到正確診斷和適當治療,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並不大。因此,若有人因類似症狀而困擾,請儘快尋找專科醫師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