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病後已經兩年了。
因為新冠而劇烈疼痛的幾天,
頭痛非常嚴重,過去幾天非常辛苦……
除了那幾天之外,兩年來
我已經持續走了兩年每天一萬步。
有時膝蓋會感到酸痛,
十年來一直出現的左腳第四腳趾疼痛又再次出現……
我並不認為走路一定是好的……
忽視疼痛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
希望大家在疼痛管理的同時也能多走動...
----------------------------------------

沒有比步行更適合促進健康的運動了。不過過猶不及。過度反而可能增加膝關節的負擔。
如果在散步運動時膝蓋疼痛,首先應該觀察疼痛的情況。軟骨損傷、半月板損傷、膝蓋周圍的肌腱炎、肌肉痛等都是導致膝蓋腫脹或疼痛的原因。走路時會有疼痛,但運動結束後立即恢復的情況,很可能是肌肉痛。在這種情況下,即使繼續走路也沒有問題。
另一方面,當在斜坡上上下下時出現疼痛且症狀經常反覆時,則需要進行準確的檢查。走路後若不是單純的肌肉痛,而是膝關節周圍腫脹或疼痛持續2到3天以上,也應該檢查是否有關節軟骨或韌帶損傷。
如果錯過治療時機,軟骨表面會裂開並磨損,最終導致軟骨下方的骨頭暴露,可能進展為軟骨軟化症或退行性關節炎。
膝蓋腫脹或疼痛並不一定意味著必須完全停止運動。如果軟骨損傷不嚴重,除了疼痛治療外,繼續步行運動對關節健康有幫助。此時,重要的是保持正確的走路姿勢。走路時的視線應朝前方10到15米。下巴收緊,背部挺直,讓頭部的重量感覺落在腳尖上。腳應保持成“11”字形的平行狀態。
每天以正確的姿勢持續進行30分鐘到一個小時的運動,有助於增強關節,避免關節過度負荷。
如果在散步運動時膝蓋疼痛,首先應該觀察疼痛的情況。軟骨損傷、半月板損傷、膝蓋周圍的肌腱炎、肌肉痛等都是導致膝蓋腫脹或疼痛的原因。走路時會有疼痛,但運動結束後立即恢復的情況,很可能是肌肉痛。在這種情況下,即使繼續走路也沒有問題。
另一方面,當在斜坡上上下下時出現疼痛且症狀經常反覆時,則需要進行準確的檢查。走路後若不是單純的肌肉痛,而是膝關節周圍腫脹或疼痛持續2到3天以上,也應該檢查是否有關節軟骨或韌帶損傷。
如果錯過治療時機,軟骨表面會裂開並磨損,最終導致軟骨下方的骨頭暴露,可能進展為軟骨軟化症或退行性關節炎。
膝蓋腫脹或疼痛並不一定意味著必須完全停止運動。如果軟骨損傷不嚴重,除了疼痛治療外,繼續步行運動對關節健康有幫助。此時,重要的是保持正確的走路姿勢。走路時的視線應朝前方10到15米。下巴收緊,背部挺直,讓頭部的重量感覺落在腳尖上。腳應保持成“11”字形的平行狀態。
每天以正確的姿勢持續進行30分鐘到一個小時的運動,有助於增強關節,避免關節過度負荷。
0
0
評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