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今年的梅雨為何如此? 正在審查是否為“非梅雨的雨季”

今年的梅雨為何如此? 正在審查是否為“非梅雨的雨季”

 

ㅡ由於氣候變化……也在考慮用「梅雨」以外的「雨季」這個詞
 

逐漸變得難以預測的梅雨型態變化,受到氣候的影響很大。由於全球暖化,土地和海洋變得炙熱,空氣中會產生大量水蒸氣。這些水蒸氣成為雲雨的材料,最終導致降雨更加集中且猛烈。北極氣溫升高,導致大氣狀態變得不穩,也對此產生影響。

國立氣象科學院預報研究部的研究人員也在去年韓國氣象學會學術大會上表示:「隨著氣候危機的加劇,氣象學觀點中的梅雨形態也在改變。」例如,2020年創紀錄的最長梅雨之後,次年出現了歷史第三短的梅雨;2021年和2022年梅雨結束後,降雨量也更多。對於這些變化,過去500年來使用的「梅雨」一詞被建議改用「梅雨季」一詞,並且氣象廳也在進行審查。然而,氣象廳和學術界認為在詞彙變更上應該謹慎行事。

應對剩餘梅雨季的措施
 

問題在於未來地球氣溫持續上升,將使得明年及後年的梅雨季節預測變得更加困難。梅雨季節中暴雨天數增加,造成的損失也可能更頻繁。尤其是在剩餘的七月梅雨期間,局部地區可能會連續出現突如其來的豪雨和陣雨,需提前做好防範雨水災害的準備。

▶酷熱=

 

當雨停一會兒,酷熱就會來臨。酷熱是指日最高氣溫超過攝氏33度的情況。尤其是在去年和今年這樣濕氣重的環境中下雨時,濕度升高,體感溫度可能會更高。梅雨季結束後,預計全國將出現更多的酷熱和熱帶夜,需注意中暑等熱相關疾病。在氣溫較高的白天,應避免戶外活動,並戴上帽子或使用遮陽傘以避暑。同時,應避免攝取咖啡因等含咖啡因的飲料,並多喝水或電解質飲料,以預防脫水。

山崩

 

下大雨時存在山崩的危險。尤其是近期梅雨季節的局部性豪雨頻繁發生時,土石流山崩的風險會大大增加。土石流是指在山區或溪谷中,泥土、石頭、樹木等與水混合,迅速流出的現象。在山崩中擴散的土石流經常席捲住宅區,造成大規模災害。為了做好防範,建議透過林務廳網站提供的「山崩資訊系統」來實時確認危險程度。也應檢查家周圍的牆壁或樹木是否有倒塌的風險,若家附近有山,提前安裝或檢查擋土牆或排水溝會更安全。

▶蔬菜價格暴漲=

 

梅雨季節及其之後,蔬菜和水果的物價也可能飆升。自6月以來,氣溫持續超過30度的炎熱天氣,使得蔬菜和水果的生長普遍不佳。在梅雨期間,日照不足和豪雨造成的淹水災害,將進一步減少收成,可能導致消費者物價上升。尤其是對梅雨敏感的水果,如易吸收濕氣的桃子和李子等,也被列為易受影響的水果。

1
0
評論 1
  • 個人資料圖片
    구름방울
    진짜 장마보다 우기라는 말이 맞는 것 같아요
    작년에도 이 이야기가 나왔던 것 같네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