쌀이 수출 되고 있다니 농사짓는 분들한테는 다행이네요
吃再多也吃不完。
倉庫裡堆滿了大量的米袋,曾被視為麻煩的我們的米最近在海外變得非常珍貴。這是因為我們的米和米加工食品的出口量正在增加。
根據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aT)12日的消息,最近韓國2噸米正式出口到日本。這是自1990年相關統計開始以來,韓國米首次出口到日本已經過了35年。在日本,從去年開始米供應短缺,導致價格急劇上升。為了穩定米價,日本政府增加了外國米的進口規模,韓國米也成為了進口對象。
稻米主要分為印度型和日本型。印度型在印度和越南等地種植和消費,米粒較長且黏性較少。日本型則主要在韓國和日本種植和消費,米粒較圓且具有黏性。全球約90%的稻米產量是印度型。生產並食用日本型的國家僅限於韓國、日本和中國北部等地。由於日本型是日本的主要消費品種,因此我們的稻米在其他國家中具有較高的偏好度和競爭力。
農協經濟控股關係人士表示:「在亞洲地區種植稻米的國家中,韓國和日本的稻米品質被評為最佳,由於日本稻米價格急劇上升,從品質和價格方面看,韓國稻米具有競爭力。」他還說:「當地消費者反應不差,未來推動額外出口等前景也很樂觀。」
我們米的日本出口是持續擴大中的米在海外市場的銷路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成就。自2023年起,原本緩慢的米出口開始加速。根據海關的數據,米的出口額分別為△2022年1539萬美元△2023年2850萬美元△2024年4909萬美元等。
在國內也出現了將「剩米」商品化的積極信號。每年剩餘的米,僅僅被視為剩飯,令人感到不公平。根據統計廳的《2024年糧食消費量調查》,去年國民人均年米消費量為55.8公斤,較前一年減少1.1%,但企業部門的米消費量達到873,363噸,較前一年增加6.9%。
每人每年稻米消費量是以家庭部門為基準,指在家煮飯所用的稻米消費量。家庭內的稻米加工食品則包含在非家庭企業部門的稻米消費量中。整體稻米消費並沒有絕對減少,而是消費模式轉向以稻米加工食品等取代傳統的米飯,顯示出偏好多樣化的趨勢。
米製加工食品在海外的消費也在增加。去年米製加工食品的出口額達到3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38.4%,在農產品出口品中展現出最高的成長率。主要出口國包括△美國(1億7320萬美元)△越南(1620萬美元)△日本(1170萬美元)等。農林畜牧食品部相關人士表示:“尤其是在美國,米製加工食品的出口增長很大,”並解釋說:“這主要是因為它是無麩質的健康食品,且方便解決一餐,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食品業界人士表示:“過去米加工食品主要出口給韓國人,但隨著K-食品的普及,對壽司、辣炒年糕等的興趣增加了。”他說:“米飲料、米粉、米果等產品,因為健康、環保等行銷,消費呈上升趨勢,預計在國家支持下將成長為具有潛力的品項。”
=======================================
我們的米已成為出口的主要商品了~
應該以日本為重要的案例,成為一個善於保護稻米的國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