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血管的體內炎症”…最壞的飲食習慣是什麼?
我們身體的大動脈(從心臟向全身輸送血液的粗大動脈)等大血管的損壞,可能起因於微小血管的發炎。想像一下水壩微小的孔隙隨著時間變成大洞,最終導致水壩崩潰的過程,會比較容易理解。沒有症狀,也不會在外表顯現的身體深處的發炎,該如何在早期阻止呢?
小血管的發炎惡化時……連大血管也會變狹窄甚至阻塞
頸動脈是從主動脈分出,經過頸部,向臉部和頭部供血的動脈。這條血管必須保持清潔,才能預防引起身體麻痺、語言障礙等的中風(腦梗塞、腦出血)。如果血管的發炎惡化,血管內壁會變窄甚至阻塞,可能導致腦梗塞的發生。
致命性腦損傷的最大原因。沒有症狀的血管炎症若長期存在而變成慢性,治療將變得困難。可能發展成動脈粥樣硬化症或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梗塞)、中風等血管疾病。炎症性腸病、關節炎也與此相關。
即使是中年,仍然保持20至30歲的飲食習慣……哪些食物會增加發炎的風險?
40歲以後,血管的老化也會加快。就像戴放大鏡的老花眼一樣,身體的老化已經開始,但飲食習慣仍然保持在20、30歲時的方式。血管逐漸失去彈性,卻偏愛可能引發炎症的食物。麵包、麵條、甜食等高碳水化合物的誘惑難以抗拒。仍然喜歡吃含有豐富飽和脂肪的食物,如肉脂、加工肉類(培根、香腸、火腿)等。
也應該減少各種人工添加物的加工食品。不是偶爾吃,而是經常食用可能引發發炎。請仔細查看加工食品的成分表。許多食品中含有陌生的化學成分。鹽和糖過量,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充斥其中。這些都可能增加腸道和血管發炎的風險。年長後,食用自然原味的食物才是安全的。
自然原汁原味的食物……「多攝取能減少發炎的營養素」
對抗發炎的營養素主要存在於蔬菜和水果中。巧合的是,這些正是最近價格飆升的食品。
具有許多抗氧化成分,能減少身體的氧化(損傷-老化),有助於炎症的癒合。
番茄和櫻桃番茄中的番茄紅素成分可以阻止身體細胞的氧化和發炎,有助於預防前列腺癌、肺癌和乳腺癌。番茄紅素在加熱後會變得更加活化,更容易被身體吸收。
洋蔥中的槲皮素成分有助於細胞的發炎和傷口癒合,並抑制中性脂肪和膽固醇在血管中的積聚。鉻成分則有助於餐後碳水化合物(葡萄糖)的代謝,達到血糖控制的效果。
大蒜素成分有助於防止血管硬化,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老南瓜的黃色素β-胡蘿蔔素能阻止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塞的風險。
中年以後應減少麵粉食品和白米飯,經常食用全麥和雜糧。
持續食用豆類、堅果、魚類和海藻是有益的。這些都是有助於維持血液健康和減少炎症的食物。
金龍記者 (ecok@kormed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