요즘 같은 날씨엔 피부트러블 있으신분들은 정말 힘들다고 하시더라구요. 완전히 치료되는 약들이 좀 나왔으면 좋겠네요
天氣變冷,皮膚變乾時
從什麼時候開始,總是出現像妊娠紋一樣的東西
如果臉上像疣一樣長出什麼角質之類的東西……
需要確認這是否是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
在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發生的濕疹
身體器官
頭皮、臉部、腋下、前胸等皮脂腺發達且油脂分泌較多的部位的皮膚
紅斑、黑眼圈、灼熱感
定義
長期持續的濕疹之一,主要是由於皮脂腺活動增加,導致皮脂分泌旺盛,常發生於頭皮和臉部,尤其是眉毛、鼻子、嘴唇周圍、耳朵、腋下、胸部和腹股溝等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疾病。
發病位置:頭皮、臉部、腋下、前胸等皮脂腺發達且皮脂分泌較多的部位皮膚
症狀
脂漏性皮膚炎在出生後三個月內以及40至70歲之間的發生頻率較高。在嬰兒中,性別之間沒有差異,但在成人中,男性較為常見,並且與油性皮膚有關。
在紅斑上出現的乾性或油性黃色鱗屑(脫屑),具有特徵,可能伴隨癢感。症狀反覆好轉與惡化,可能全身出現,也可能局限於某一部位的皮疹。在頭皮上可能出現米粒狀的表皮脫落,這種現象稱為頭皮屑。
臉部脂漏性皮膚炎可能會在臉頰、鼻子和額頭出現丘疹性(直徑小於1厘米的隆起)皮疹。容易脫落的鱗屑和紅斑可在眉毛處發現,鱗屑下的皮膚呈紅色。眼睑也可能呈現黃紅色,並覆蓋著細微的鱗屑。
耳朵內的脂漏性皮膚炎可能被誤診為由感染引起的外耳道炎(外耳道炎)。外耳道內會出現伴有劇烈瘙癢的鱗屑,並且也可能在耳後部位和耳垂下方的皮膚上出現。在腋下區域,會出現雙側性皮疹,從丘疹開始,並向周圍皮膚擴散,類似於由防汗噴霧引起的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腹股溝和臀部之間的皺褶處也會出現細微的鱗屑,邊界不太清楚,且具有雙側性和對稱性傾向。在皮膚重疊的部位,也可能出現裂紋。
嬰幼兒頭皮上積聚並粘附的黃色或棕色病變稱為嬰兒頭油。
原因
脂漏性皮膚炎的原因尚未確定,並且存在以下幾種理論。
首先,這是一個認為皮脂直接或間接參與疾病發生的理論。這一說法得到了這種疾病多發於皮脂腺發達的部位,以及在皮脂腺活動較高的新生兒期和成人期發生的事實的支持。
第二,脂漏性皮膚炎的原因是細菌和酵母菌的理論。然而,儘管在症狀部位確認了大量的細菌和酵母菌,這一假設並未得到支持。因為在炎症性脂漏性皮膚炎中,反而檢出率比正常人更低,孢子數也較少,因此難以斷定酵母菌Pityrosporum是脂漏性皮膚炎的直接原因。
第三,這是一個與神經傳導物質異常相關的理論。這是因為脂漏性皮膚炎在神經系統障礙患者中較為常見。
第四,關於溫度與濕度的季節性變化與疾病發生相關的理論。實際上,在秋季和冬季較低的溫度以及中央供暖導致的低濕環境中,症狀會惡化。
第五,認為表皮增生異常是疾病的原因的理論。這與脂漏性皮膚炎中類似於牛皮癬的表皮增生增加有關,並且當使用抑制細胞增生的藥物時,症狀會改善。
此外,神經鬆弛劑、西咪替丁(cimetidine)、金(gold)、甲基多巴(methyl dopa)等藥物也會引起類似脂漏性皮膚炎的病變,並且在鋅缺乏症中會出現腸源性端炎,長期依賴輸液來提供營養時,臉部也會出現類似脂漏性皮膚炎的症狀,這些都支持由藥物和營養障礙引起的病因說。
相關身體器官
頭皮、臉部、腋下、前胸等皮脂腺發達且油脂分泌較多的部位的皮膚
診斷
一般而言,無需特殊檢查,憑藉特徵性症狀的形狀和分布模式即可診斷。
與牛皮癬的區別很重要,牛皮癬通常呈現紅斑、厚重的鱗屑,刮除鱗屑時會出血點,常發生在頭部前額和頭皮邊緣,並且不伴有脫髮、疼痛或癢感,也可能伴有手指和腳趾甲的變化以及其他部位的特徵性症狀。
檢查
一般來說,通過身體檢查來診斷。如果是對治療沒有反應的慢性脂溢性皮膚炎,則需要進行皮膚組織檢查及其他檢查,以區分其他疾病並確認伴隨的其他疾病。進行組織檢查時,可以觀察到毛孔周圍附近部分出現的鱗屑和結痂的情況。
治療
脂漏性皮膚炎中,頭皮的治療尤為重要。每週用含有酮康唑、硒化物或鋅吡啶酮的洗髮劑洗頭2至3次效果較佳,並且在頭皮上塗抹類固醇乳膏或溶液、凝膠也很有效。無毛部位使用類固醇霜最為有效,若伴有細菌感染的嚴重情況,則使用含抗生素的類固醇製劑效果更佳。但需注意,長期在臉部使用強效類固醇可能引發副作用,且由於是慢性疾病,原則上應避免全身性使用類固醇。
如果發生在幼兒的頭皮上,則用橄欖油敷在頭皮上以去除痂皮,並短期使用低濃度的類固醇。
經過/併發症
疾病的病程特徵是反覆出現好轉與惡化,過度的壓力、疲勞以及頭皮的刺激等也可能使症狀惡化。因此,治療應持續進行,以抑制和預防症狀的發生,而非僅僅追求完全治癒,並且需要心理上的穩定與充分的休息,以預防疲勞。
預防方法
預防雖然無法完全避免,但可以通過避免壓力、過度勞累、吸煙和飲酒來減少復發的頻率和次數。
生活指南
脂漏性皮膚炎首先保持頭髮和皮膚的清潔,去除頭皮的油脂和灰塵,以消除惡化因素。此外,由於嚴重的頭皮炎症可能導致大量掉髮,因此應避免酗酒和過度勞累,並努力進行自我管理,當出現頭皮屑或瘙癢等早期症狀時,接受正確的治療也很重要。臉部應避免使用油膩的藥膏或化妝品,並減少使用肥皂的次數,建議避免在剃鬚前後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剃鬚乳液,並且需要減少身體疲勞和壓力。洗頭的頻率在嚴重時約每週5次,平時約每週3次較為適宜,建議使用洗髮水而非肥皂。藥用洗髮水可能會使頭髮變得粗糙,建議每週使用約2次。泡沫劑、噴霧、凝膠等產品會將頭髮或頭皮的油脂與皮膚細胞結合,刺激頭皮,因此盡量避免使用。劇烈運動或出汗後,汗水會刺激頭皮,使皮膚細胞更快脫落,建議立即沖澡清洗。
來源:N 醫學資訊(脂漏性皮膚炎 [seborrheic dermatitis]) | 首爾大學醫院
我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經常洗澡、擦乳液應該會好起來的,結果還是去了醫院。
我也拿到了口服藥和外用藥的處方……
最近環境不好,脂漏性皮膚炎也變得非常普遍了呢...
請務必不要忽視,請前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