신체에서 심장이 제일 중요한걸로 생각하는데요 심장 관련 병이 생기지 않도록 운동도 적당하 해야지요
每年九月二十九日是「世界心臟日」。心臟在收縮與舒張之間反覆運作,不斷循環我們體內的血液,扮演著維持生命的重要角色。然而,當心臟肌肉受到損傷或因老化而變得虛弱時,泵血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的狀態被稱為心衰竭。
心衰竭的漢字意思是「心(心)臟不(不)完整(全)」。指的是心臟泵血功能未正常運作的狀態。國內約有2.6%的人口患有心衰竭,尤其在70歲以上的人群中發病率急劇增加,據悉80歲以上的每5人中約有1人是心衰竭患者。
心衰分為急性與慢性,急性心衰在一週內突然發生,而慢性則是心臟功能逐漸下降而發生。大多數的心衰屬於慢性。若有心衰,身體組織的氧氣和營養素供應將受到影響,可能會影響到其他器官。
心衰的第一個原因是反覆的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是由於供應心肌血液的冠狀動脈狹窄所引起的。多次經歷此情況會造成心肌損傷,導致心臟功能下降。第二個原因是先天性心肌擴張症,即心肌天生較弱的擴張性心肌病。若患有此疾病,隨著年齡增長,心臟功能可能迅速下降。第三個原因是心律不整,尤其是心跳突然變得不規則。特別是當心跳速度接近平時的兩倍時,若持續存在,可能會使心臟疲憊,誘發心衰。除此之外,高血壓、瓣膜疾病、過度飲酒及壓力等也被認為可能引發心衰。
心衰竭的代表性症狀是呼吸困難。尤其是在躺著時會感到呼吸急促,可能伴有咳嗽。因為坐直上半身會讓呼吸變得較為輕鬆,有些患者會多層疊放枕頭來睡覺。另一個症狀是腿部水腫。嚴重時,用手指按壓時,腫脹處需要1到2分鐘才能恢復原狀。
當懷疑心衰竭時,最常用的診斷方法是心臟超音波檢查。進行超音波檢查可以確認左心室射血分數(心臟跳動時左心室排出的血流比例),以評估心臟功能。若血液進入心臟的血量為100,正常人中有50%至70%的血液會從心臟排出。因此,如果左心室射血分數低於此範圍,就可以認為心臟功能下降。然而,即使是心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數也可能顯示正常,因此還會進行血液檢查,如血中鈉尿肽濃度,以及心電圖、核醫學檢查、磁共振成像(MRI)、血管造影等檢查。
治療心衰最重要的是藥物治療。必須持續服用能增強心肌收縮力並擴張血管以促進循環的藥物。由於這些藥物主要是為高血壓治療而開發的,因此首次服用時可能會導致血壓下降或頭暈。在適應這些症狀的同時持續服藥,可以顯著改善心衰。由於收縮功能下降引起的心衰,有三分之二的患者會有所改善。
藥物治療無效的重度心衰竭,採用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等外科治療,一些重症患者也會使用人工心臟起搏器來輔助心臟功能的心臟再同步治療(CRT)。末期心衰竭中,心臟移植手術是改善預後最確實的方法,但存在供體數量不足的問題。為了克服這一點,普遍採用一種機械泵——左心室輔助裝置(LVAD)進行手術植入,既能維持心臟功能,又能讓患者維持日常生活,待有捐贈心臟時再進行移植手術的階段性治療策略。
為了預防心衰竭,應避免過度飲酒、壓力以及心跳加快的情況。此外,必須嚴格按照醫生的指示服藥並定期接受檢查。在健康檢查中,建議同時進行心臟超聲波和血液檢查。心衰竭發生後,保持低鹽飲食以防止體內鹽分積聚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法是用筷子進食,避免使用湯匙,從而減少湯汁的攝取。
為了維持心臟功能,戒菸、戒酒也是必不可少的。適當的有氧運動也有助於增強心臟功能。尤其是運動還有助於維持肌肉量,因此對於心衰竭患者的長期生存非常重要。不過,避免過度運動,避免心臟跳得過快,並在狀況穩定後逐步增加運動量是比較好的。建議以最大運動能力的70%水平進行,運動時稍微出汗即可。
李海英首爾大學醫院循環內科教授表示:「90%的心衰患者可以通過適當的治療和管理來維持健康」,並建議「按時服藥、嚴格控制每日鹽分攝取量,以及持續運動鍛煉心臟,皆能擁有健康的心臟」。他還解釋說:「家人若能為患者保持較少鹽分的飲食習慣,並協助他們規律活動,將對心衰的治療大有幫助。」
亞洲經濟轉貼
果然是戒煙戒酒運動呢
心臟疾病很可怕
我們來管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