피부 미생물이라는 생소한 용어를 사용하시는걸보니 관심이 가는 처법인거 같읍니다
每逢夏季出現的不速之客蚊子,不僅令人煩惱,還可能傳播疾病,令人不悅。
更甚者,由於全球暖化,傳播瘧疾等疾病的蚊子活動期間和棲息地也逐漸增加。
因此,世界各國正在開發新的方法來消滅蚊子。
為了對抗對殺蟲劑產生抗藥性、難以殺死的蚊子,方法包括釋放不育蚊子以控制其數量,或設置陷阱在蚊子叮咬人之前捕捉蚊子。
一些科學家根據蚊子在最後階段通過氣味尋找目標的事實,提出了另一種方法。
☆ 就是調節皮膚微生物。
蚊子利用人類釋放的二氧化碳和熱量在遠距離辨識目標。
但僅憑這些資訊很難找到能安全抽血的皮膚。
因此,蚊子會辨識皮膚散發的氣味,以找到安全的著陸點。
在這裡,意外地扮演著重要角色的是皮膚微生物。
蚊子對於人類分泌的汗味等物質並不敏感,而是對皮膚上共生微生物產生的揮發性物質更為敏感。
由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奧馬爾·阿克巴里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聚焦於產生L-(+)乳酸的微生物,包括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和粟狀芽孢桿菌(Corynebacterium amycolatum)。
這是因為蚊子對傳播疾病的物質反應最為敏感。
研究團隊移除了這種細菌中產生L-(+)乳酸的基因,並將其移植到老鼠的皮膚上,然後將老鼠暴露於三種傳播疾病的蚊子中,每天10分鐘,持續3天,以調查蚊子的偏好。
結果顯示,沒有L-(+)乳酸基因的基因工程微生物的老鼠,被蚊子叮咬的概率降低了64.4%。
研究團隊對傳播黃熱病、登革熱和茲卡病毒的埃及樹蚊進行了為期兩周的額外暴露,並調查了基因改造微生物的持續時間。
結果顯示效果持續約11天。
目前作為避蚊劑使用的DEET(乙基對苯甲酰胺)不僅具有毒性,而且幾個小時後效果就會大大降低。
當然也對環境不佳。
研究團隊報告微生物可能成為更安全且持久的蚊子驅避劑,並正在研究其在實際人群中的應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