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錯過就後悔……身體內的安靜殺手「膽囊息肉」

我認為健康檢查和腹部超聲波是必須的原因

當然我在胰臟癌腫瘤長到5-6公分時都不知道,這三年都沒有做腹部超音波檢查

我只是進行過基本檢查中的胃內視鏡,然而,

在首爾阿山醫院接受手術並住院期間遇到的患者中

膽囊有息肉,已經10年沒有生長,認為是非腫瘤性息肉。

每年都進行追蹤觀察,但經過十年後,變成了惡性腫瘤、癌症,並接受了手術。

有人因為不想做手術而放棄,結果卻因癌症而後悔。

 

所以!健康檢查尤其是腹部超聲波必不可少!

因為很少見的情況下會變成惡性,所以ㅠㅠ

 

---------------------------------------------------------------------

 

大多是非腫瘤性息肉……只有3%到8%是惡性
無症狀,少見腹痛……超過10毫米則需手術
以運動取代高脂肪、高熱量飲食……定期檢查很重要



由於最近健康檢查中進行了大量的腹部超聲波檢查,發現膽囊息肉的頻率已提高到全國人口的2%至9%。

膽囊是儲存由肝臟產生的膽汁的器官。它位於肝臟正下方,這裡形成的息肉是指除膽結石外,膽囊壁向內突出的所有突起的黏膜。

膽囊息肉大致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和腫瘤性息肉。非腫瘤性息肉包括膽固醇息肉、炎症性息肉、腺肌瘤等,而腫瘤性息肉則包括腺瘤和癌症。大多數膽囊息肉(98%)為非腫瘤性息肉,其中超過一半為膽固醇息肉,若為10毫米以下無症狀的息肉,則不進行手術等積極治療,而是進行觀察和定期影像檢查追蹤。

另一方面,約有3%至8%的膽囊息肉被報告為惡性,尤其是膽囊癌的五年生存率僅為5%,是一種治療前景非常不佳的癌症。此外,它常常轉移到周圍器官,復發率也很高,如果錯過治療時機,治癒將變得困難,但如果能早期發現,則可以通過膽囊切除手術期待完全治癒。

膽囊息肉的有無可以通過腹部超聲檢查相對容易地確認,但在手術後進行組織檢查之前,任何檢查都無法完全判定為良性或惡性。膽囊壁的厚度約為2毫米,較薄,內部含有消化酶,一旦微小的孔洞被穿透,消化酶可能滲入腹腔,引發腹膜炎,威脅生命,因此不進行組織檢查。因此,在手術前,只能通過影像醫學的方法來判斷是否為惡性。

崔正完高大安山醫院消化內科教授表示:「通常當息肉的大小超過5毫米且不確定是膽固醇息肉還是腫瘤性息肉時,需要進行詳細檢查。」他補充說:「比起腹部超音波檢查,內視鏡超音波檢查或額外的腹部CT、MRI在辨別膽囊息肉方面更具優勢,能多方面分析息肉的確切大小、數量、形狀、是否含有血管以及膽囊壁的層次結構,從而提高惡性息肉的診斷率。」

膽囊息肉的治療根據患者的年齡、症狀以及膽囊息肉的危險因素是否存在而有所不同。對於具有較高惡性息肉可能性的患者,篩選出來並進行早期手術是主要的治療策略。

一般而言,膽囊息肉幾乎沒有症狀,但少數情況下可能會出現腹痛等症狀。如果有症狀,無論息肉的大小,都可以考慮進行膽囊切除術;即使沒有症狀,如果大小超過10毫米,也可以根據多項檢查結果進行手術。

即使切除膽囊,肝臟產生的膽汁仍會通過膽道供應到十二指腸,因此對消化功能沒有太大影響,但手術後可能會出現消化不良、疲勞感、腹瀉等症狀,大多為暫時性症狀,會逐漸改善。

為了預防膽囊息肉,應避免高脂肪或高熱量的飲食,保持均衡的飲食有助於預防。此外,通過適當的運動保持平時的標準體重也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定期檢查以早期診斷惡性膽囊息肉。

崔教授指出:「如果息肉的大小在10毫米以下且沒有症狀,則大多為良性,並且在五年的追蹤觀察中沒有顯著變化,但部分情況可能會發展為惡性腫瘤,因此定期檢查是必要的。」他強調:「根據情況,在具有豐富經驗和多樣設備的醫療機構中,進行內視鏡超聲波等精密檢查,以準確鑑別腫瘤是非常重要的。」
0
0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