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糖尿病患者約有600萬人,糖尿病前期約有1500萬人,非常普遍。甚至20至30歲的年輕糖尿病患者也在持續增加。糖尿病對血管非常致命,尤其是會引起失明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以及需要透析治療的腎衰竭等併發症。這是一種常見但不能輕視的可怕疾病。您知道嗎?只要在生活習慣中做出一些小改變,就能預防和控制糖尿病。今天,我們來了解其中最簡單的方法。
今日的測驗:即使吃同樣的食物,只要遵守用餐順序,餐後血糖升高會少得多。
答案是O。
核心依據1. 以下是針對接受二型糖尿病治療的二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的實驗研究。這項研究讓參與者食用相同的食物,但只改變了蔬菜(膳食纖維)/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順序,以觀察血糖的變化。實驗如下,分為總共三個組別進行。
第一組是「先吃碳水化合物」。先攝取碳水化合物,十分鐘後再攝取蔬菜和蛋白質的組別。
第二組是「碳水化合物後食」組。先攝取蔬菜和蛋白質,十分鐘後再攝取碳水化合物的組別。
3) 第三組是「混合食用」。這組人群同時食用蔬菜、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沒有特定的順序。
以下圖表顯示三個組別在餐後30分鐘間隔內測量的血糖結果。
今日的測驗:即使吃同樣的食物,只要遵守用餐順序,餐後血糖升高會少得多。
答案是O。
核心依據1. 以下是針對接受二型糖尿病治療的二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的實驗研究。這項研究讓參與者食用相同的食物,但只改變了蔬菜(膳食纖維)/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順序,以觀察血糖的變化。實驗如下,分為總共三個組別進行。
第一組是「先吃碳水化合物」。先攝取碳水化合物,十分鐘後再攝取蔬菜和蛋白質的組別。
第二組是「碳水化合物後食」組。先攝取蔬菜和蛋白質,十分鐘後再攝取碳水化合物的組別。
3) 第三組是「混合食用」。這組人群同時食用蔬菜、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沒有特定的順序。
以下圖表顯示三個組別在餐後30分鐘間隔內測量的血糖結果。

「先吃碳水化合物」組和「混合食用」組在餐後血糖急劇上升後迅速下降,出現血糖峰值,而「後吃碳水化合物」組則在餐後血糖逐漸上升,呈現較為穩定的狀態。此外,比較餐後1小時的血糖,發現「後吃碳水化合物」組比「混合食用」組降低了25.2%,而從餐後到180分鐘的血糖升高面積(時間-血糖圖面積)也減少了高達44.1%,顯示糖尿病患者的餐後血糖得到了顯著改善。
核心依據2. 接下來將介紹一個與前面所述實驗類似的另一個實驗。這次的實驗也是針對接受二型糖尿病藥物Metformin(二型糖尿病藥)治療的患者進行的,參與者在兩次實驗中食用相同的食物,但每週改變一次用餐順序。在第一次實驗週,參與者採用“先吃碳水化合物”的用餐方式,先吃碳水化合物,15分鐘後再吃蛋白質和蔬菜。而在第二次實驗週,則採用相反的用餐順序,即“後吃碳水化合物”。
結果顯示「後吃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法比「先吃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法,分別降低了參與者的餐後血糖28.6%(以餐後30分鐘為基準)、36.7%(以餐後60分鐘為基準)以及16.8%(以餐後120分鐘為基準)。此外,血中胰島素、血糖升高的面積以及胰島素升高的面積都顯著改善,顯示對糖尿病管理非常有效。
核心依據2. 接下來將介紹一個與前面所述實驗類似的另一個實驗。這次的實驗也是針對接受二型糖尿病藥物Metformin(二型糖尿病藥)治療的患者進行的,參與者在兩次實驗中食用相同的食物,但每週改變一次用餐順序。在第一次實驗週,參與者採用“先吃碳水化合物”的用餐方式,先吃碳水化合物,15分鐘後再吃蛋白質和蔬菜。而在第二次實驗週,則採用相反的用餐順序,即“後吃碳水化合物”。
結果顯示「後吃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法比「先吃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法,分別降低了參與者的餐後血糖28.6%(以餐後30分鐘為基準)、36.7%(以餐後60分鐘為基準)以及16.8%(以餐後120分鐘為基準)。此外,血中胰島素、血糖升高的面積以及胰島素升高的面積都顯著改善,顯示對糖尿病管理非常有效。

當你在用餐時先攝取膳食纖維和蛋白質,我們的身體會為接下來攝取的碳水化合物做好準備。碳水化合物會提高血糖,這樣準備好的狀態下進食碳水化合物,血糖的波動性就會降低。此外,僅僅先吃膳食纖維和蛋白質,也會延緩胃的排空速度,並且使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變慢,血糖上升得較為緩慢。
即使吃相同的食物,也可以通過調整用餐順序這個簡單的方法來控制血糖。考慮到韓國人的胰臟分泌胰島素的大小較小,以及容易罹患糖尿病的種族身體特徵,即使目前沒有糖尿病,也可以通過平時採用「先吃膳食纖維和蛋白質,10到15分鐘後再吃碳水化合物」的「食+蛋白 -> 10碳」用餐方法來預防糖尿病,並且延遲糖尿病的發生時間,從而縮短患病期間。糖尿病的持續時間越長,發生嚴重併發症的可能性就越高;反之,糖尿病的持續時間越短,併發症的發生可能性也就越低。
獎金資訊。有助於糖尿病管理的飲食生活小貼士,許多研究顯示膳食纖維有助於改善血糖。尤其是像車前子這樣的代表性水溶性膳食纖維,與水接觸後形成黏稠的凝膠(Gel),對降低餐後血糖最為有效。值得一提的是,糖尿病患者只要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量,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就會降低,因此無論是哪種類型的膳食纖維,平時持續攝取足夠的量都非常重要。
即使吃相同的食物,也可以通過調整用餐順序這個簡單的方法來控制血糖。考慮到韓國人的胰臟分泌胰島素的大小較小,以及容易罹患糖尿病的種族身體特徵,即使目前沒有糖尿病,也可以通過平時採用「先吃膳食纖維和蛋白質,10到15分鐘後再吃碳水化合物」的「食+蛋白 -> 10碳」用餐方法來預防糖尿病,並且延遲糖尿病的發生時間,從而縮短患病期間。糖尿病的持續時間越長,發生嚴重併發症的可能性就越高;反之,糖尿病的持續時間越短,併發症的發生可能性也就越低。
獎金資訊。有助於糖尿病管理的飲食生活小貼士,許多研究顯示膳食纖維有助於改善血糖。尤其是像車前子這樣的代表性水溶性膳食纖維,與水接觸後形成黏稠的凝膠(Gel),對降低餐後血糖最為有效。值得一提的是,糖尿病患者只要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量,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就會降低,因此無論是哪種類型的膳食纖維,平時持續攝取足夠的量都非常重要。

今天的結論,
先食用膳食纖維和蛋白質,再在10到15分鐘後食用碳水化合物的「食+蛋白→10碳」飲食法,能夠使餐後血糖緩慢上升,並減少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峰值。
即使不是糖尿病患者,改變用餐順序也可以預防糖尿病,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日後發生糖尿病,也能延遲發病時間,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在膳食纖維中,形成凝膠(Gel)型(如車前子殼等)對於餐後血糖控制最為有效。
4. 糖尿病患者僅僅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量就能降低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風險,因此平時應持續且充足地攝取膳食纖維。
先食用膳食纖維和蛋白質,再在10到15分鐘後食用碳水化合物的「食+蛋白→10碳」飲食法,能夠使餐後血糖緩慢上升,並減少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峰值。
即使不是糖尿病患者,改變用餐順序也可以預防糖尿病,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日後發生糖尿病,也能延遲發病時間,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在膳食纖維中,形成凝膠(Gel)型(如車前子殼等)對於餐後血糖控制最為有效。
4. 糖尿病患者僅僅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量就能降低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風險,因此平時應持續且充足地攝取膳食纖維。
0
0
評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