내가 감당 못할 일에 거절하는게 더 좋다고 생각해요. 듣자마자 이건 아니야 라고 판단되면 망설이지 않고 저도 걸절하는 편입니다. 생각해 볼 시간이 필요한 사항은 좀 더 시간을 달라고도 하는데 그렇게 해보기도했지만 결국은 거절하게되더라구요. 그래서 생각해보겠다는 말이 빈말처럼 들리기도 할것 같아 거절하는쪽을 택하게 되었어요
这句话完全偏离了对方可能预期的拒绝、接受、回避等所有反应。简直就是一个完美模糊的回答。对方可能会感到困惑,但很难提出具体的替代方案。在心理学中,这被称为互惠互利理论。觉得对方提出的建议虽然令人满意,但由于情况困难而难以找到替代方案的人,很难觉得是在找借口。这既是委婉的拒绝,又给人留下有礼貌的印象。
下次一定要!
必须展示未来的可能性,拒绝才会更容易被接受。因为人类在进行面向未来的思考时,倾向于对情况持更积极的评价。如果直接比较“这次”和“下次”,效果会加倍。“这次我实在没有时间,但下一次一定见面。”如果将拒绝视为短期的情况,也可以减少对方受到的伤害。
➌ “我不太清楚”
人类天生具有避免不确定性的本能。正因为如此,当被请求时,说“我不知道”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拒绝方式。越简短越清楚越好。“我拒绝”会让对方想要解决我的拒绝态度,而“我不知道”则会让对方觉得需要去找别人。
➍ “需要一些时间”
这是以其高效著称的拒绝话术。根据认知失调理论,人类在对方觉得自己的请求令人困扰时,会表现出调整的倾向。比起直接拒绝,更有效的方法是让对方直接推测出我的辛苦。对于一到公司就让自己承担大量工作的上司,可以说:“好的,我知道了。不过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今天可以申请加班吗?”这样自然且有效地达到了拒绝的效果。
➎ “我还没有准备好”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实际上最常用的借口就是最自然的借口。结婚准备、换工作准备、表达准备、接受年龄的准备……不管到底缺少什么准备,总是能找到理由。这都归功于自我决定理论。研究表明,强调准备状态并要求自主选择的观点更容易受到尊重。即使没有具体的情况说明或关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准备好的提示,结果也是一样的。“我还没有准备好”既是无意识中向对方传达“请尊重我的自主性”的信号,也是让对方理解自己的神奇话语。
➏ “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
“我是否应该为了拒绝而找借口,甚至贬低自己的能力呢?”虽然可能会这样想,但实际上是有效的。根据界限设定理论,承认自己的局限性会给对方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甚至还能留下你是一个坦率且值得信赖的人的印象。即使你以“能力之外的事情”为由拒绝,之后对方如果因此轻视你的能力,也不用在意。这只是对方小气的证据。
“时间不够了”
如果提到外部原因,对方会较少将拒绝个人化,反而表现出理解的态度。这是归因理论的体现,最有效的关键词仍然是时间。因为这是每个人都能共鸣的普遍理由,而且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来源:GQ
我挺擅长拒绝的。
讨厌的就是讨厌的,没有必要勉强接受
我觉得你可以合理地使用上面提到的七个方法,认为没有的话。必要时也要学会拒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