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血糖升高会引发什么问题?

 

血糖升高会引发什么问题?

 

◇“血糖”: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我们在用餐时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进入体内后变成葡萄糖。此时体内血液中的葡萄糖被称为“血糖”。

葡萄糖本身就是能量。运动或使用身体时,糖会被消耗。因此血糖会下降,常说“血糖下降了”。我们身体中适当的血糖是空腹血糖低于100毫克/分升,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40毫克/分升。

 

如果高血糖持续存在,会出现疲劳感、注意力下降等症状,严重时容易导致糖尿病等健康问题。必须控制血糖水平不过高,才能消除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受高血糖影响的胰岛素和糖化血红蛋白

为了将餐后升高的血糖恢复到正常状态,胰腺会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将葡萄糖送到身体各个细胞,细胞将糖用作能量。用完的葡萄糖剩余部分会在肝脏和肌肉中转化为“糖原”进行储存。当储存量超过时,剩余的葡萄糖会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

如果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和糖,导致血糖持续升高,就会积累更多的脂肪。这意味着运动量不足,无法用来作为能量,脂肪逐渐增加,肌肉逐渐减少。错误的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会导致肥胖,而肥胖的人更容易患上难以控制胰岛素的糖尿病。尤其是腹部肥胖和内脏脂肪过多的人群风险更高。

为了预防持续高血糖引发的“糖尿病”,还需要注意另一项指标,那就是糖化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血红素)在血液中负责携带氧气,结合血糖形成的状态称为糖化血红蛋白。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通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了解过去2到3个月的平均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是4%到5.7%。如果超过6.5%,则被诊断为糖尿病。

 

如果高血糖持续,糖分会积存为脂肪,导致肥胖并容易患上糖尿病。此外,由于糖化血红蛋白现象,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因此,血糖控制可以说是预防糖尿病的第一步。

 

◇改善饮食习惯,锻炼:血糖控制的开始

可以通过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运动等方式来控制血糖水平,避免升高。

先食用膳食纤维,然后按照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顺序进餐,有助于血糖控制。膳食纤维可以减缓食物在肠道中的吸收速度,防止血糖迅速升高。它还能降低胆固醇水平,有助于血糖调节。如果将碳水化合物这一血糖的关键成分放在最后摄取,会增加饱腹感,防止暴饮暴食。

餐后30分钟到1小时之间血糖升高最为明显。此时进行一些轻微出汗的力量训练或散步等有氧运动会更好。可以消耗升高的血糖,防止剩余的血糖转化为脂肪。如果可能的话,通过适当的肌肉锻炼增加肌肉量。肌肉有助于提高基础代谢率,即使摄入相同热量的食物,也能增加消耗的能量。此外,还能扩大糖原储存空间,防止葡萄糖在转化为脂肪之前被储存。

0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