질문이 있어요~ 미세플라스틱이 체내에 들어와 쌓여서 죽기전에 아마미세먼지때문에 죽을 확률이더 높지 않을까요? 유리나 세라믹코팅도 물에 녹는다고 하던데...그것도 체내에 흡수되면 괜찮을까요?
你喝很多礦泉水吧?
我也經常喝礦泉水~
大家都知道,塑膠瓶不適合重複使用~
重複使用礦泉水瓶……
據說可能引起包括癌症和兒童發展障礙在內的嚴重健康問題
食道癌和胰臟癌的風險可能會增加,真是令人毛骨悚然ㅠㅠ
請不要重複使用,喝完瓶裝水請務必丟棄喔~
重複使用瓶裝水瓶會增加暴露於細菌的風險,這是眾所周知的不衛生行為。然而,科學家們還揭示了另一個不應重複使用瓶裝水瓶的原因,那就是它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例如癌症或兒童發展障礙。
3日(當地時間)英國《每日郵報》等外媒援引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究團隊的研究結果,報導了塑膠瓶及容器再利用的風險。
研究團隊發現,將一次性塑膠加熱時,會釋放出奈米塑膠和有毒化學物質,並滲入食物和液體中。因此,一次性塑膠被設計成只能使用一次。這類產品比像保溫杯等堅固塑膠更容易分解。
研究團隊表示:「重複使用一次性塑膠產品可能導致暴露於苯乙烯(styrene),從而增加食道癌和胰臟癌的風險。」
苯乙烯是一種廣泛用於製造聚苯乙烯、合成橡膠和塑膠的有機化學工業原料。它也被稱為苯乙烯單體(SM)或苯乙烯基乙烯。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雪莉·梅森教授將這種效果比作人類皮膚細胞的脫落方式。雪莉教授表示:「塑膠產品不斷釋放微細顆粒,這就像人類的皮膚細胞持續脫落一樣。」
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的資料,塑膠中平均含有1萬6千種化學物質,其中有4200種被認為是高風險物質。
謝莉教授指出:「一般人看到瓶裝水時,如果看到明顯的塑膠,會感到反感;但最大的问题在于看不見的塑膠。」
奈米塑料的尺寸非常小,能穿過消化系統進入人體的血液、肝臟和大腦。這些顆粒可以穿過細胞膜進入血流。
雪莉教授警告說:「不論是飲料還是食品,重複使用塑膠可能對我們的健康產生潛在影響。」
納米顆粒攝取與癌症的確切關聯尚未揭示。
但研究顯示,當顆粒在人體組織中積聚時,會增加化學毒性,可能引發癌症或兒童發展障礙等嚴重健康問題。
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一瓶塑膠水中平均含有約24萬個奈米塑膠粒子。因此,專家認為使用玻璃或陶瓷容器代替塑膠較為理想。
<來源 東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