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種中,最常被處方的是「血管收縮素II受體阻滯劑」。
降壓藥主要分為五大類:利尿劑、交感神經阻滯劑、鈣離子通道阻滯劑、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以及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滯劑。根據韓國藥師協會金藝智學術理事(藥師)的說法,利尿劑通過抑制遠曲小管中水和鈉的重吸收來降低血壓,交感神經阻滯劑則降低心臟收縮力,減少每次心臟射出的血液量以降低血壓。鈣離子通道阻滯劑通過阻斷血管平滑肌的鈣通道來擴張血管,從而降低血壓。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則抑制促使血管收縮的血管收縮素II的生成酶,而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滯劑則阻止血管收縮素II與受體結合作用,擴張血管以降低血壓。
雖然有各種不同的產品,但若按種類來挑選的話,▲利尿劑有韓國賽諾菲製藥的‘阿爾達克通錠’ ▲交感神經阻滯劑有現代藥品的‘特諾敏錠’ ▲鈣通道阻滯劑有H.K. Innoen的‘赫爾本錠’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有保齡的‘卡普利爾錠’ ▲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有DKSH Korea的‘阿塔坎錠’等。高血壓患者李女士的案例中介紹的韓國大韓‘拉克斯錠’是利尿劑,雙星錠則是由鈣通道阻滯成分和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成分組成的複合藥。此外,阿塔坎Plus錠也是一種複合藥,含有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成分和利尿劑成分。
金藝智學術理事與中央大學醫院循環內科原浩然教授指出,最常處方的降壓藥物是「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滯劑」。根據藥品市場調查機構IQVIA的資料,僅「阿塔坎錠」一種在韓國2022年的銷售額就約為350億韓元。原浩然教授表示:「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滯劑與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的作用機制相似,但直接抑制血管收縮素II,降低了副作用的發生頻率。」
根據元教授的說法,在雙藥合併處方中,較為偏好使用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滯劑與鈣離子通道阻滯劑的聯合療法。前述的TwinStar片劑是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滯劑與鈣離子通道阻滯劑的複合製劑。韓國賓士格爾海姆的TwinStar片劑銷售合作夥伴之一,柳韓洋行,去年創下了816億韓元的銷售額。
副作用因藥物種類而略有不同。▲利尿劑可能引起低血壓、頭暈、低血鉀▲交感神經阻滯劑可能引起支氣管收縮和外周血管收縮▲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可能導致外周水腫、便秘、心動過緩▲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可能引起高血鉀、乾咳、血管水腫▲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可能引起高血鉀等副作用。
高血壓患者李姆(84歲)也為了降低血壓,服用了韓國賓格爾海姆的“트윈스타정”。某天雙腿異常腫脹,前往醫院後,醫生告知是平時服用的降壓藥的副作用。將藥物換成DKSH Korea的“아타칸플러스정”和HanDok的“라식스정”,並減少劑量後,水腫得到了緩解。
這是因為引起高血壓患者李某水腫的“雙星錠”中含有鈣離子阻滯劑成分。“阿塔坎普拉斯錠”和“拉克斯錠”則含有利尿劑成分,導致水腫發生的概率較低。
如果像李先生一樣,因為原本服用的高血壓藥而出現副作用,應該與主治醫師諮詢。元浩然教授表示:“常見的血管收縮酶抑制劑副作用之一是咳嗽,通常會改用血管擴張素受體阻滯劑”,並且“當出現某些副作用時,換用哪種藥物並沒有一個確定的規範,而是根據患者的狀況來決定處方”。了解副作用的種類和嚴重程度後,可以在繼續服用引起副作用的藥物的同時,僅調整劑量。有時也不得不停止原本服用的藥物,改用其他藥物。
金藝智學術董事表示:「副作用因患者而異,甚至同一種藥物對某些患者可能會產生異常反應,而對其他患者則完全沒有問題」,並指出「應與醫生諮詢,找到最適合患者的藥物」。
高血壓藥每天在固定時間規律服用非常重要。如果忘記服藥,應該怎麼辦呢?在下一次服藥時間,絕對不能將之前的劑量與當次的劑量合併服用。金藝智學術顧問表示:“如果因為忘記服藥而重複服用,可能會導致低血壓,造成頭暈甚至跌倒的風險,因此絕對不能服用兩顆。”當意識到漏服藥時,最好只服應該服用的劑量。
正在開發一種藥物,通過一次注射即可持續調節血壓長達3到6個月,以解決這種繁瑣的問題。去年7月,制藥公司羅氏(Roche)與艾爾尼拉姆(Alnylam)合作開發的RNA干擾治療藥物“Zilebesiran”成為代表。該藥通過阻斷負責合成血管收縮物安基血管素II前體物質——血管收縮素原蛋白的基因,從而最大可降低血壓長達6個月。圓湖淵教授和金藝智學術主管將Zilebesiran列為“值得關注的高血壓新藥”。
吉列維司蘭在去年九月針對輕度和中度高血壓成人患者進行的臨床二期(KARDIA-1)主要評估指標達成。僅用吉列維司蘭治療的高血壓患者,在六個月後收縮壓平均降低至14.5毫米汞柱,較安慰劑組顯著降低。於今年四月,針對即使接受現有降壓藥治療仍未控制血壓的患者,公布了臨床二期研究(KARDIA-2)結果。對672名血壓未控制的高血壓患者,分別給予600毫克吉列維司蘭或安慰劑,並進行追蹤觀察,結果顯示吉列維司蘭組的24小時活動收縮壓較安慰劑組平均降低4至12毫米汞柱,具有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