너무너무 좋은 정보 감사합니다 수고하셨습니다 ❤️
不管做什麼都瘦不下來
只喝水也會變胖
你們也這樣想嗎??
體重增加的原因一定是有的
例如吃得很多但動作很少之類的
即使不多吃,體重仍然增加,也可能是水腫或基礎代謝率較低所致。
或者是假的饑餓或口渴,總是想要吃點什麼……
這裡不是隨便少吃多動的意思
我建議你如何有效地減肥
請閱讀並試著模仿,應該會很有幫助。
無法有效燃燒脂肪的人,首先,食慾控制不好。
明明吃得很飽了,卻還是一直想吃東西。
第二,儘管進行運動,但體脂肪的減少仍然緩慢。如果與他人比較,即使在運動,體脂肪的流失速度仍然較慢,則表示脂肪燃燒不佳。這些人不應該盲目少吃多動,而是應該嘗試以下三種方法。你將能夠打造一個脂肪容易燃燒的身體。
調整碳水化合物攝取頻率與攝取量(改善胰島素抗性)
脂肪不易燃燒的身體最主要的特徵是「胰島素抗性」崩潰了。真正這些人的真正特徵是,他們原本吃也不會胖很多,但突然體重就猛增5到6公斤。(如果符合這個情況,請試試這個方法)只喝水也會變胖,這就是新陳代謝崩潰的情況。這樣新陳代謝崩潰,胰島素水平高的人,即使吃得少,也會變胖。即使吃相同量的碳水化合物,也無法被身體利用,直接存儲到脂肪裡。
簡單來說,平時經常吃碳水化合物食物,又不活動,胰島素就會不斷分泌,導致我們的身體變得遲鈍。身體出現問題時,即使只吃一點點,也會立即分泌胰島素,並將葡萄糖轉化為脂肪儲存。其他人吃進的碳水化合物會立即用作能量來源,但有胰島素抗性的人則無法利用碳水化合物,反而直接儲存。只吃一點點就會儲存,因此很難避免感覺只吃一點點就會變胖。
解決方案是讓胰島素休息,從而降低胰島素的分泌。我們在吃宵夜時,還要應付加班的胰島素,必須讓它休息。最簡單的方法是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頻率。胰島素是在我們攝取碳水化合物食物時分泌的。當我們攝取碳水化合物時,胰島素的分泌也會同步增加。
因此,為了避免胰島素頻繁分泌,應減少零食中細微的碳水化合物攝取,並將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頻率限制在每餐2到3次。一般的減肥建議是適當攝取碳水化合物,但當出現胰島素抗性時,在減肥的第一週可以刻意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在第一週內,為了讓胰島素有休息的時間,可以只在一天一餐攝取碳水化合物,或少量攝取碳水化合物,讓胰島素得到休息。從減肥的第一週開始,逐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取,身體就能更有效地燃燒脂肪。
真正控制食欲
越胖越難控制食慾的經驗,你一定有過吧。當我們體內脂肪增加時,調節食慾的荷爾蒙「瘦素」會出現故障。當我們進食時,脂肪細胞會分泌瘦素,向大腦傳達飽足的訊號,但內臟脂肪增加時,瘦素的分泌量也會增加,導致飽足感變得遲鈍。胖了真是令人難過,連控制食慾都做不到。
明明已經吃飽了,卻總是渴望甜食的人,或者雖然飽了卻不由自主地吃掉眼前的食物的人,這些人很可能是瘦素出了問題。有三種主要的方法可以修復瘦素。
這些人首先應該注意的是「慢慢吃」。
每次用餐開始時按一下秒錶,結束用餐時也按一下秒錶。大約不會超過15分鐘。瘦素在開始用餐後至少20分鐘才會慢慢分泌出來。如果瘦素出了問題,而且用餐速度也變快了呢?你可能連感受到飽的時間都沒有,就直接把下一份食物放進嘴裡。真的只要堅持一個星期,將用餐時間延長到20分鐘以上,你的食慾就會大大降低。
第二,照顧好睡眠。你是否曾經有過熬夜後食慾異常旺盛的經驗?瘦素與睡眠密切相關。睡眠不足越嚴重,瘦素的分泌就越少,因此每天7到8小時的睡眠是必不可少的。事實上,只睡一晚就會促使飢餓信號的激素胃饥素(Ghrelin)急劇分泌,研究顯示睡眠不足的人平均多攝取約550千卡的熱量,所以一定要重視睡眠。
第三,曬太陽並步行超過30分鐘。像步行超過30分鐘這樣的適度身體活動可以刺激瘦素分泌,有助於減少食慾。在食慾過於強烈的日子裡,試著在陽光下散步30分鐘。
3. 小動作燃燒脂肪
通常一想到燃燒脂肪,很多人會聯想到非常高強度的運動。然而,脂肪反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小動作中被消耗掉的。突然變胖的人,很可能是因為活動量大幅下降。運動強度越高,身體會使用碳水化合物;運動強度越低,則會使用脂肪,因此我們的身體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勤快地活動,才能燃燒脂肪。
不一定非得是運動。
來源:SBS Premium 趙恩比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