정보 감사합니다. 식전보다 식후운동이 더 효과가 좋다고 해서 저는 식사후 설거지하고 거실에서 가볍게 운동을 하고 있는데 정말 혈당수치에 도움이 되었어요
餐後30分鐘至1小時是「血糖調節黃金時間」。我們體內進入的食物經過消化系統被分解成小份,產生葡萄糖並釋放到血液中,提升血糖水平。餐後30分鐘至1小時血糖值達到最高,此時只需輕度運動即可預防血糖峰值。血糖峰值是指血糖急劇上升的現象,血糖越頻繁地快速升高,健康就越受到損害。血糖升高的激素胰島素若不再對細胞產生反應,會增加▲糖尿病的發病風險,▲脂肪積聚,並且▲活性氧增加,促進老化。
第三個介紹的血糖運動是預防餐後血糖峰值的「側步走」。這是一個任何人都能跟隨並且隨時隨地都能做的運動。在콰트金圭南運動指導員的協助下了解。콰트是一個提供普拉提、伸展、有氧和力量訓練等運動項目的健康管理綜合平台。
◇餐後黃金時間運動,有效控制血糖
餐後低強度運動是一個經研究證明的「健康習慣」。在美國糖尿病學會發行的學術期刊《Diabetes Care》上刊載的一項研究中,餐後15分鐘散步比在早晨空腹散步45分鐘更有效改善血糖。甚至愛爾蘭利默里克大學研究團隊的研究結果也顯示,餐後僅走路2分鐘,血糖水平就比不走路時有明顯改善。尤其是在血糖達到高峰的餐後30分鐘到1小時之間進行運動效果最佳。散步等動腿的低強度運動能使肌肉活動,肌肉利用攝取的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較容易調節血糖。如果血中葡萄糖未被消耗而殘留,會在肝臟轉化為中性脂肪並積存,但如果在脂肪存儲之前進行輕鬆散步動動肌肉,也能阻止體脂堆積。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或肥胖且胰島素抗性較高的人,建議一定要在餐後進行低強度運動。因為胰島素抗性高的人比抗性低的人更容易長時間維持高血糖狀態,葡萄糖也更快轉變為脂肪。
◇中等強度以上的運動會影響消化
然而,必須是「低強度」運動。過度的餐後運動可能會惡化胃腸道健康。為了順利消化,血液中的20%到30%應流向胃腸道。然而,進行喘不過氣的運動會使血液集中於肌肉,從而減少流向胃腸道的血流量,也會降低消化能力。如果早晨的餐點到午餐仍未完全消化,導致腹脹和持續的氣體,甚至輕鬆散步也可能增加消化器官的負擔,需特別注意。
◇跟隨側步練習
▶動作=
側步是反覆在原地向側面行走的動作。首先以舒適的姿勢站立,然後將雙腿打開至髖寬左右。向側面逐漸加大步伐,走四次。再以較窄的步伐走四次,回到原本的髖寬步伐。踩在地上的時候,集中用臀部肌肉用力,抬膝時則給腹部帶來輕微的緊張感。進行動作時,不要用腳拖地,而是要用力抬膝,走得有力。呼吸方面,踩在地上的時候吐氣,另一隻腳踩在地上的時候吸氣即可。
▶運動次數與休息時間=
在餐後30分鐘後進行,持續約50次,約10分鐘。呼吸保持在與旁人輕鬆交談的程度即可。以心跳數為標準,約120次以下就足夠了。如果感到喘不過氣來,建議放慢動作速度,或暫停片刻調整呼吸,再繼續進行。
▶需要注意的姿勢=
保持膝蓋不向內收,維持垂直,抬起脛骨。若向內收,可能會對膝蓋造成壓力。放下腳時,讓臀部肌肉大幅度收縮,讓整個腳底接觸地面。為避免腰部或背部向前彎曲,上半身保持挺直。如果難度較低,難以感受到臀部肌肉的收縮,可以在兩側掛上環形彈力帶進行練習。